456亚洲影院-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久久-欧美黑人巨大videos极品-日韩成av人片在线观看-少妇疯狂高潮

北京聯食認證服務有限公司
北京聯食認證服務有限公司

技術園地Technology garden

六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六安市蔬菜產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六政辦〔2012〕84號)

時間:2014-04-10

各縣區人民政府,試驗區管委,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直屬機構:
 
  《六安市蔬菜產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二○一二年八月二十二日
 
  六安市蔬菜產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
 
  經過多年的“菜籃子工程”建設,六安市蔬菜產業發展有了較好的基礎,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水平逐年提高。全市蔬菜產業基地面積穩步增長,龍頭企業不斷壯大,品牌認證扎實有效,檢測、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大,產品質量逐步提高,科技興菜步伐加快,種菜效益不斷提升,蔬菜產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為進一步加快蔬菜產業化步伐,特制定六安市蔬菜產業2011—2015年發展規劃。
 
  一、“十一五”期間全市蔬菜產業發展回顧
 
  (一)主要成效
 
  “十一五”期間,六安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新階段“菜籃子”工作的通知》精神,始終把蔬菜產業化工作放在全市十大農業主導產業之首,緊緊圍繞菜籃子經濟發展這個主題,健全工作機制,實行科技創新,強化品牌認證,扶持壯大龍頭,發揮協會作用,全市菜籃子經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在實際工作中以提高菜籃子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為核心,以實現兩個轉變為目標(由比較注重數量向更加注重質量、保證衛生和安全轉變,由階段性供求平衡向建立長期穩定供給機制轉變),依托資源優勢,圍繞市場需求,調整優化結構,強化基地建設,壯大龍頭企業,搞活市場流通,落實科技興菜,實現了生產快速發展,總量供應充足,花色品種豐富多樣,市場交易活躍,農民增產增收顯著,蔬菜產業經濟穩定健康發展。尤其是近年來重點加強郊區蔬菜、高山蔬菜、水生菜、食用菌、灣區蔬菜基地建設,初步建成了6大商品瓜菜生產基地,即反季節商品瓜菜基地、地方名優特菜基地、水生菜基地、加工菜基地、食用菌基地、高山特菜基地。
 
  ——蔬菜產銷總量大幅增長。據統計, 2010年,全市蔬菜播種面積135.2萬畝,同比增長4.1%,總產231.8萬噸,同比增加5.05%,總產值32億元,同比增長19.6%;設施栽培面積23萬畝,同比增長69.1%。其中,鋼架大棚面積3.6萬畝,同比增長27%;新建供肥蔬菜基地7600畝;發展秋冬季蔬菜58.8萬畝,同比增長25.1%。棚室蔬菜在蔬菜主產區基地面積達到25%以上,商品率70%左右。其中,新建連棟式和鋼架大棚3000畝、復合材料大棚2000畝、竹木結構大棚5000畝。畝均效益5000元,高的近萬元。蔬菜產業作為現代效益農業的先進典型已成為主產區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全市現無公害蔬菜栽培面積50萬畝,同比增長10%;綠色食品蔬菜15.3萬畝,同比增長30%;高山蔬菜面積18萬畝,同比持平。
 
  ——蔬菜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六安市近年來狠抓蔬菜產品質量管理,深入開展違規銷售使用禁用農藥等為重點的農業投入品整治工作,強化農藥殘留超標治理,加快對高毒、高殘留農業投入品禁用、限用和淘汰進程,積極開展綠色食品認證、管理和年檢工作,嚴查冒用無公害食品和綠色食品標識行為,嚴把農業三品認證管理和認證審核關;以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為抓手,進一步建立健全質量檢測體系。在繼續抓好主產區、農貿市場和超市自律性檢測的同時,全市農業部門結合自身優勢,完善現有的20多個農產品質量檢測站點建設,著力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與有關部門積極配合,強化農產品源頭管理,實行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質量監測管理模式。“皋綠”牌辣椒、“皋綠”牌蘿卜、“舒寶”牌鮮蘿卜、“綠彩”牌毛豆、萵筍、辣椒、黃瓜的品牌效應逐年提升。
 
  ——蔬菜基地產業化格局初步形成。 按照優勢產業區域化、優勢產品規模化的基本原則,全市蔬菜產業已基本形成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格局,蔬菜產業已躍居該市農業十大主導產業之首,成為該市發展現代農業的主體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對區域經濟的拉動作用業已顯現。以菜興業,推動發展,通過招商引資,廣泛吸納社會閑散資金投入蔬菜產業。采取反租倒包、技術承包、組建公司加農戶等多種土地流轉形式,鼓勵能人大戶在灣區連片集中成規模的發展優質高效蔬菜生產。六安市已初步建成了六大商品瓜菜生產基地,即反季節商品瓜菜基地、地方名優特菜基地、水生菜基地、加工菜基地、食用菌基地、高山特菜基地。規模蔬菜基地的發展,輻射帶動農戶8萬多戶,人均來自蔬菜主導產業純收入超過5000元。
 
  ——蔬菜生產龍頭企業逐步壯大。堅持培育大龍頭、建立大基地、建設大市場,做好大服務,以“龍頭企業加基地帶農戶”、“市場加基地”、“協會加基地帶農戶”等多種形式銜接產業鏈條,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推進全市蔬菜產業效益不斷提升。截至2010年,全市蔬菜加工企業已發展到30多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龍頭企業12家。裕安區培育扶植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年總加工能力2.6萬噸,帶動農戶兩萬多戶;安徽華祥食品有限公司先后獲得美國HACCP和歐美EEC注冊,現已形成年產1.2萬噸速凍蔬菜800萬噸水產品生產線,主導產品全部出口,2010年銷售額11000萬元,年創匯700萬多美元,年利稅一千多萬元,基地生產規模20多萬畝,帶動農戶31650戶,農民人均來自企業的收入600多元,成為帶動一方群眾種菜致富的龍頭。舒城縣大別山天然食品開發有限公司年加工野生山竹筍、苦菜、珍珠菜、蕨菜、薇菜、香椿、槐花等多種保鮮山野菜2000余噸,年創產值2000多萬元;每年直接與農民簽訂訂單高山蔬菜生產5000畝以上,年平均產銷量8000余噸,銷售額2000多萬元。舒城縣景山外貿加工廠年產的梅河牌干薇菜85噸,產值4100萬元,創利稅500萬元。
 
  (二)存在問題
 
  “十一五”期間該市蔬菜產業發展成績顯著,但與現代蔬菜產業發展的要求還不相適應;主要表現為:一是基地規模不大,專業菜地面積較小,易受自然災害、市場性因素影響,區域分布上的變動和總量上的變化較大,產品的銷售價格有時候起伏較大。二是基礎設施差,投入不足。盡管六安市蔬菜產業在種植業、農產品出口創匯、農民增收中已占相當比重,但由于投入少,路渠灌溉等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蔬菜生產受氣候的影響較大,生產穩定性差,導致市場供應的波動性較大。三是加工能力不強,產業比重不大。目前蔬菜產值在種植業中的比重不足25%,在農業總產值中不到15%。全市直接用于加工的蔬菜僅為總產量的10%左右,在加工蔬菜中,70%以上是低水平的腌制加工或脫水加工,被用于深加工的不到加工量的20%。加工量小、比例低,加工層次低。四是龍頭企業不強,拉動作用不大。全市蔬菜加工企業年產值多在500萬元左右,過千萬元的企業僅三家;有自營出口權、有穩定出口渠道的企業不多。五是產銷信息滯后,市場流通不暢。目前蔬菜市場發育程度、流通秩序和信息服務等不夠完善,生產盲目性較大。
 
  二、制定規劃的依據和優勢
 
  1、規劃制定的依據
 
  (1)《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通知》(國發(2010) 26號);
 
  (2)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
 
  (4)《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瑾本穩定的實施意見》(皖政[2010) 98號);
 
  (5)《安徽省蔬菜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6)《六安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實施意見》(六政[2011] 20號);
 
  (7)六安市、合肥市共建蔬菜基地的協議;
 
  (8)六安市人大關于蔬菜發展的意見。
 
  2、確立規劃的優勢
 
  六安市得天獨厚的區位和資源優勢為蔬菜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六安市位于安徽西部,大別山北麓,俗稱“皖西”,是大別山區域中心城市。全市地勢西南高峻,東北低平,呈梯形分布,形成山地、丘陵、平原三大自然區域。全市界于東經115°20’-117°14’,北緯31°01’-32°40’之間,屬于北亞熱帶向暖溫帶轉換的過渡帶,季風顯著,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全年日照1876-2003.5小時,各縣區年總降水量1008.5-1545.7毫米,平均氣溫16.7-17.9℃,梅雨季節一般在6-7月間。全市屬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被帶、皖中落葉與常綠闊葉混交林地帶。境內糧食作物品種626個,經濟作物品種67個,蔬菜品種70多個,干鮮果品19種。全市現有林業用地935萬畝,其中有林地面積808萬畝,森林覆蓋率36.2%,活立木總蓄積量1603萬立方米。野生植物資源分布廣、藏量豐、經濟價值高。野生獼猴桃、野山楂等野生植物資源豐富,年產量均在3000噸左右。蕨菜、薇菜、薺菜、馬齒莧菜等野菜,已成為大宗出口產品。
 
  此外,六安市東與省會合肥市相連,南與安慶市接壤,西與信陽市毗鄰,北接淮南市、阜陽市。貫淮淠而望江海,連鄂豫而銜中原,是大別山沿淮經濟區的中心城市。312、206、105國道、寧西高速公路、合九鐵路、寧西鐵路、淠淮航道縱橫全境,六安至合肥駱崗機場僅需1小時,交通十分便捷。
 
  產業發展的政策優勢明顯: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我國將進入工業化發展階段,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氛圍初步形成。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設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性任務,這是關系到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決策,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這關系到國家的投資方向和結構調整,國家將進一步加大對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關系到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關系到改變農村的落后面貌。中央和省委文件提出多項對“三農”的具體支持措施,農業快速發展的政策條件已經具備。積極推進蔬菜產業化經營,六安市通過各級蔬菜產業協會和龍頭企業構建聯結生產、加工、銷售者的蔬菜產業營銷網絡,完善了六安城區及縣區各大菜市場無公害農產品專銷區、專銷店質量承諾,掛牌公示制度,為防止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交易打下了基礎。目前,全市共組建各類蔬菜產銷協會160多個,會員總數達兩萬多人,通過協會會員銷售的蔬菜約占總量的30%。2009年4月,六安市蔬菜產銷協會正式成立,會員來自全市從事蔬菜科研、生產、流通、加工、服務及相關工作的龍頭企業、專業戶、營銷經紀人等蔬菜產、加、銷行業人員。共有會員102個,其中單位會員47個,個人會員55個。是一個“民辦、民管、民受益”的經濟合作組織。
 
  六安市蔬菜產銷協會的成功組建,將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調動蔬菜產業龍頭企業、專業戶、營銷經紀人的積極性,激發創造性,促進企業與農民、會員間的良性互動。主要在制定蔬菜產業發展規劃,信息提供,技術咨詢、活動交流,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認證材料申報,蔬菜技術堆廣,拓展營銷市場等方面開展工作,做好服務,全力推進六安市蔬菜產業經濟又快又好發展。
 
  產業發展的科技優勢明顯:蔬菜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也是技術密集型的產業。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無土栽培、工廠化育苗、自動化溫室調控、組織培養、蔬菜種苗嫁接等新技術逐漸應用于生產上來,一些EVA膜、紫光膜、轉光膜、防蟲網等新型覆蓋材料也得以推廣應用,專用型、抗病型的蔬菜新品種不斷推陳出新,新品種的更新換代期縮短至2-3年。三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為蔬菜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科學基礎。為促進安全蔬菜標準化生產、區域化布局、一體化經營,六安市加強了對現有蔬菜產品的品牌整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鼓勵、幫助企業和菜農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大力推廣“航育”系列茄果類蔬菜新品種,發展甘藍、菜心、芥藍、杭椒等優質品種,加大優質水生蔬菜、食用菌、山野菜和高山菜等開發力度。一方面優化品種組合,另一方面注重蔬菜產品的質量,著力加強蔬菜生產過程監控和市場、生產基地農殘檢測。組織菜農按照無公害、綠色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進行生產,著力提高供肥蔬菜的質量檔次。加大對農業投入品的監管,從源頭抓起,嚴禁不合格農藥等農業投入品的銷售和使用。加強了對基地生產環境保護。大力開展蔬菜等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在注重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新農藥的示范推廣的同時,重點推廣棚室高效生態種養技術、配方施肥技術、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病蟲害技術。市菜協試驗推廣了菜蛾特、煙堿乳油等生物農藥防治害蟲,應用推廣了殺蟲燈防蟲、地膜覆蓋、遮陽網覆蓋、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和“豬-沼-菜”等高產高效栽培模式。舒城縣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裕安區陸集村先后引進以色列FA-870、荷蘭夏寶、日本洋蔥、新加坡紅心紅芋、山東大蒜、河南蒜苗、杭州產杼子茭白、潛山瓜蔞等一系列新品種在當地安家。
 
  產業發展的市場優勢明顯:近年來,國內主要農產品轉入買方市場,糧油消費呈逐步下降態勢,肉類食品消費呈現出增幅由大變小的基本穩定態勢。而蔬菜產品消費在質和量兩個方面持續升溫,并呈現出營養化、多樣化、優質化和均衡化趨勢。蔬菜對氣候、資源等要求,決定了均衡供應不可能完全本地化,蔬菜在區域間、品種間、季節性調劑范圍大,潛在市場廣闊。在國際上,我國蔬菜生產成本價格將保持相當明顯的競爭優勢,通過改進產后商品化處理和儲運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市場前景更為可觀。另一方面,六安市注重品牌認證,對現在農特產品進行品牌整合,充分發揮了加工企業的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促進安全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區域化布局、一體化經營。各地通過“以獎代補”,切實抓好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和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產品認定認證和品牌申報認證工作。各地已先后注冊了“舒豐”、“皋綠”、“歸然”等十幾個蔬菜商標品牌,其中舒城縣的“舒豐”牌19個系列蔬菜產品獲得綠色食品標識使用權,其他4個品牌的12個蔬菜產品已認證無公害農產品,多數品牌蔬菜在全省、華東乃至全國都有較高的知名度。
 
  同時,六安市臨近合肥,自然環境優越,且從事蔬菜種植行業的人力資源豐富,是發展優質無害蔬菜的優勢區域。早在2006年,合肥六安兩市就簽訂了正式的蔬菜產業合作協議。這也是合肥提出省會經濟圈以來兩地簽訂的第一份合作協議,標志著兩市互融邁出了新的步伐。根據協議,兩市首期將共同開發集中連片、常年供應露地葉類蔬菜基地5000畝。每畝每年由合肥市、六安市和基地所在縣區的政府各自“以獎代補”100元,共計300元。協議還規定,新建蔬菜基地產品必須銷往合肥市,每天不少于10噸,以合肥市周谷堆農貿市場的交易量統計為準。在周谷堆市場開辟綠色市場通道,設立六安市綠色蔬菜專銷區,實行產銷對接。定期召開兩市農委、蔬菜辦負責人聯席會議,根據市場導向,及時調整蔬菜種植結構、產業布局、品種更新。合肥六安兩地簽訂“蔬菜協議”,對兩地來說是一件雙贏的好事,也為六安蔬菜產業的大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產業發展的效益優勢明顯:蔬菜生產具有明顯的效益比較優勢,其單位土地面積的產出率和創造的利潤高于其他作物。2010年六安市蔬菜平均畝產值3500元,扣除畝成本1300元,純收入為2200元。其經濟效益是大宗糧食作物的3倍以上,比較經濟效益十分顯著。若進一步提高設施蔬菜比重,發展優質精細類蔬菜生產,則比較效益優勢會更加明顯。據調查僅六安市城區每天蔬菜供應量就達150噸左右,年需求是5.4萬噸,每年一、二、十一、十二四個月外來菜約占日交易量的70%。外來蔬菜長途運輸不新鮮,蔬菜質量安全得不到保障。本地蔬菜時令、新鮮、安全,但缺少投入,設施栽培少,冬季初春不能滿足供應。據兩年來蔬菜農殘抽檢情況表明:外來蔬菜合格率一般在75%左右,而本地蔬菜合格率則達99.5%以上。且外來蔬菜受制于人,供應、價格時常不夠穩定,只能做為調劑余缺的補充,不能做為城市蔬菜供應的主體。本規劃建成后將能進一步滿足六安居民的周年化蔬菜供應,既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需要,又是農民增收就業的需要,更是經營綠色文明城市的要求。因此,發展蔬菜產業一舉多得,勢在必行,效益較為明顯。
 
  三、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指導思想:堅持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以保障種菜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市場長期穩定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為核心,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蔬菜標準園創建為抓手,以科技為支撐,以創新為動力,以政策為保障,立足資源優勢,突出區域特色,組織實施蔬菜產業提升行動,加快發展設施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大力提升全市蔬菜產業的科技水平、單產水平、效益水平、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供應水平,加快蔬菜產業轉型升級,充分釋放蔬菜產業的經濟、生態與社會功能,推進蔬菜產業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規劃目標:通過五年的建設和發展,逐步形成蔬菜區域化種植、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格局。到2015年全市蔬菜基地面積達180萬畝,總產量超過360萬噸,總產值60億元以上;其中六安城郊蔬菜播種面積15萬畝,新增標準化菜地8萬畝,年遞增1.6萬畝,新建無公害蔬菜占70%,有機、綠色蔬菜占30%;蔬菜產值占種植業總產值的30%以上;蔬菜加工比重達20%;科技對蔬菜生產的貢獻率達70%以上;培育商品菜品牌5-8個;創建部級標準園2-3個,省級標準園8-10個;通過招商引資,新建大別山農產品物流中心,改擴建紫竹林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西商物流,建成社區菜店200個,新擴建3-5個專業批發市場,建成年蔬菜加工能力達5000噸以上的加工企業10個以上,大幅度提升蔬菜生產能力和產業綜合效益。
 
  關鍵實施環節:
 
  1、建設六大商品蔬菜基地。按照“科學規劃、區域布局、集中連片、規模經營”的總體要求,采取基地開發的廣度和深度相結合,開發資源與配套建設相結合,生產開發與市場開發相結合的辦法,開發產品與加工增值相結合,突出區域特色,逐步建成灣區蔬菜、郊區蔬菜、水生蔬菜、加工蔬菜、高山蔬菜、食用菌產業等六大生產基地,實現蔬菜生產的標準化、規模化、優質化、安全化。
 
  2、健全蔬菜市場流通體系、促進產銷銜接。一是加快區域性批發市場建設。重點改建和完善部分蔬菜批發市場;通過項目資金和招商引資,增設市場信息網絡和電子交易系統,使之成為皖西地區功能完善、交易便捷的中心批發市場。二是培育壯大新型營銷主體。充分發揮市蔬菜產銷協會的作用,重點建設和完善鄉村蔬菜產業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培育50-60個經營額突破100-200萬元的蔬菜經紀人。三是創新現代流通方式。以舒豐公司、全信食品公司、西商物流等為龍頭,構建城市間蔬菜配送平臺,統一質量標準,統一產品品牌,統一服務內容、統一配送價格,向大中城市零售網點、連鎖商店、伙食團體提供蔬菜和副食品配送服務。
 
  加強農產品產地市場建設,在優勢蔬菜集中產區建設和完善一批布局合理、管理規范、功能完善、輻射面廣、上規模的蔬菜批發市場,形成區域性的蔬菜集散地;在蔬菜產銷區,積極發展配送、超市、連鎖等現代營銷方式,促進蔬菜產品流通。加強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在優勢產區優先建立市縣鄉信息服務網絡平臺,提高農業信息進村入戶普及率和服務水平。同時,將生產者從事農產品生產的生態環境、水、肥等生產信息提供給市場。促進蔬菜產品流通,定期舉辦名優蔬菜展示展銷會,依托六安市蔬菜產銷協會,加大對名牌蔬菜的宣傳推介力度,捕捉市場信息,指導調整品種結構,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提高六安蔬菜的市場占有率。
 
  3、加快加工業發展步伐。重點培育和壯大龍頭企業。在優勢蔬菜主產區,對現有龍頭企業進行重組,合理布局,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積極引導省內外大型龍頭企業、工商企業到優勢產區建立規模化蔬菜種植、加工、出口基地,鼓勵龍頭企業發展優勢蔬菜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提高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創建優勢蔬菜品牌,對優勢蔬菜的傳統品牌進行有效整合,使每個主導產品推出1—2個主打品牌,以品牌搶占國內外市場。發展蔬菜產銷行業協會,積極培育農村致富帶頭人,大力發展以農民專業協會和龍頭企業為主體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營造寬松的政策環境,對在優勢蔬菜種植區域投資興業的龍頭企業,在土地征用、資金配套、稅收信貸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做到引得進、留得住,發揮其帶動作用。此外通過招商引資、項目帶動、市場引導等強龍頭手段。進一步壯大現有蔬菜龍頭企業規模,提高產品質量,改善生產工藝,開發適銷對路產品。依靠蔬菜精深加工,不斷延長產業鏈條。以華祥、華園、全信、景山、新榮久等10家蔬菜加工企業為重點,發展出口創匯,速凍保鮮,加工便捷式蔬菜產品。
 
  4、實施蔬菜產業提升行動。以優勢區域為重點,大力發展設施蔬菜,推進蔬菜精深加工,抓好金安金土地科技園和舒城舒豐公司兩個省級蔬菜科技實驗站建設,培育科技龍頭,強化科技培訓,加大蔬菜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的示范推廣力度,全面提升蔬菜科技水平、標準化規模化水平、質量效益水平和市場供應水平。
 
  5、建立蔬菜質量安全體系。抓好質量安全是提高蔬菜市場競爭力的關鍵。不斷完善檢測手段,強化產品監督檢驗,建立蔬菜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和認證認可制度,實行蔬菜產品市場準入制,確保食菜安全。重點建設市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健全縣區、鄉、村三級檢驗檢測網絡,配備專業檢驗檢測技術人員,完善質量檢測管理制度。對主導蔬菜產品實行全程質量監控,對檢測不合格的產品,嚴禁進入市場交易,重點治理外源性污染防止農藥、化肥的自身污染,解決農藥殘留和重金屬問題,通過加強對生產過程、生產投入品和產品質量的監測,全面提高優勢蔬菜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引導蔬菜生產基地、龍頭企業、超市開展自律性的檢測工作。加快農產品批發市場、龍頭企業和規模化生產基地的蔬菜質量檢測站和速測點的建設,逐步完善蔬菜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
 
  四、重點建設規劃
 
  一是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統一規劃,區域布局”的原則,突破“小而全”生產格局,推進規模化、專業化生產,重點建設專業化生產基地。主產鄉鎮要根據本地的資源優勢,確定自己的骨干品種與專業種植大戶,逐步形成一戶一品、一區一業、規模化經營新格局。
 
  二是進一步建立集約化程度高、規模適度的蔬菜生產基地。利用氣候多樣性的條件,利用區域小氣候的優勢建立一批高標準、具有一定規模的超時令、反季節蔬菜生產基地,將現在的分散種植改為連片種植,集約經營管理,促進規模生產,提高種植效益。
 
  三是以“規模生產,四季常鮮,批量供應,增產增效”為目標,做好三個“結合”:
 
  (1)季節性安排與區域性布局相結合。一是大力發展早春蔬菜,二是發展秋延蔬菜,三是大力推動以保護地為主的冬菜種植,根據季節性供應需求,按產業基地區域布局,茬口安排:一是日光節能溫室以春茬黃瓜、茄子、番茄、辣椒為主,大力推廣冬春茬禮品西甜瓜生產。二是大棚蔬菜以早春茬瓜類、茄果類、豆類生產為主,秋冬茬以菠菜、芹菜生產為主。三是灣區地膜蔬菜以番茄、辣椒、菜用洋芋、豆角為主。四是近郊露地蔬菜以大白菜、蘿卜、大蔥、卷心菜為主。
 
  (2)常規品種與名特優新品種相結合。芹菜、蘿卜、大白菜、甜椒、西紅柿、茄子、豆角等常規品種生產技術相對簡單,成本低,價格合適,適合廣大群眾消費,市場容量大,也是六安市蔬菜生產的當家品種。名特優新品種適應消費水平較高的大中城市及出口,投入高,技術要求高,產值也高。面對南北菜夾攻、安徽菜市場乃至全國菜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的現實,應當考慮在掌握市場信息的基礎上,找準空檔,迅速引進名特優新蔬菜品種,著力開發野生蔬菜,如薺薺菜、灰灰菜、馬齒莧等;并大力發展無公害芽菜生產,如綠色豆芽、椿頭、韭黃、蒜黃等。力爭盡快形成批量,包裝外銷,進而打出精品名牌。
 
  (3)基地化生產與千家萬戶經營相結合。按照蔬菜發展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的要求,龍頭企業與基地協作,每一季節的蔬菜生產應安排幾個主要品種、每個品種相對集中連片種植10畝以上,形成基地化生產格局,實現統一管理、統一技術服務、統一銷售產品。基地中的田塊以千家萬戶經營為主,形成“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組織形式。生產基地要依據當地自然地理條件和蔬菜商品流向,確定基地生產的骨干品種,進行大規模專業化生產,向市場提供大批量蔬菜商品,形成特色。
 
  依據以上原則六安市蔬菜產業擬實施以下規劃:
 
  (一)生產基地規劃
 
  按照“科學規劃、區域布局、相對集中、規模經營”的總體要求,深化基地開發的廣度與深度,落實資源開發與配套建設措施,堅持生產開發與市場開發相結合、產品開發與加工增值相結合原則,突出區域和品種特色。規劃在2010年的基礎上,通過五年的大建設、大發展,按照灣區蔬菜、郊區蔬菜、水生蔬菜、加工蔬菜、高山蔬菜、食用菌產業等不同品種的發展需求,達到全市蔬菜基地總面積180萬畝,總產量360萬噸左右的目標。
 
  至規劃末年即2015年末,全市蔬菜產業達到的規模見下圖(單位:萬畝、萬噸、億元)。
 
  具體基地規劃建設內容:建立灣區蔬菜基地、郊區蔬菜基地、水生蔬菜基地、高山蔬菜基地、食用菌產業基地和加工蔬菜基地。實現生產的標準化、區域化、規模化、優質化、專業化。規劃實施后,蔬菜播種面積由2010年的135.2萬畝擴大到180萬畝,產量由231.8萬噸提高到360萬噸,產值由32億元提高到60億元。
 
  1、灣區蔬菜基地:灣區蔬菜基地以金安區沿淠灣區、壽縣澗溝鎮、裕安區韓擺渡鎮、新安鎮、順河鎮、單王鎮、葉集鎮區辦、舒城干汊河鎮、城關鎮等地為集中產區,集中建設8個萬畝大棚片,同時建設4大特色蔬菜種植基地。
 
  (1)以新安鎮楊廟、風廟、趙園村為核心建立1萬畝蘿卜基地,并依托新安鎮小明蔬菜干制品有限公司,力爭在規劃年末通過無公害蔬菜產地產品認證,年產蘿卜6萬噸。
 
  (2)以城北、馬頭、淠東、木廠、蘇埠、葉集鎮區辦六鄉鎮(辦事處)為核心建立1.5萬畝稻草覆蓋脫毒馬鈴薯、菜用大豆、蕃茄、黃瓜基地,依托市及金安、裕安、葉集三區蔬菜產業協會技術力量,力爭規劃年末蔬菜單產達到馬鈴薯3500Kg/畝、菜用毛豆2000Kg/畝、蕃茄4000Kg/畝、黃瓜3500Kg/畝,并通過綠色無公害蔬菜產地產品認證,達到年產蔬菜6萬噸。
 
  (3)以壽縣澗溝鎮、裕安區新安鎮迎水、迎河、鮑集村為核心建立10萬畝毛豆基地,在依托裕安區蔬菜產業協會的基礎上,力爭在規劃年末通過無公害蔬菜產地產品認證,年產毛豆25萬噸。
 
  (4)以順河鎮王灘、荒灘、謝圩、馬樓村,單王鄉寧溝、青年壩村為核心建立1萬畝辣椒基地,以裕安區蔬菜產業協會為技術依托,爭在規劃年末通過無公害蔬菜產地產品認證,年產辣椒5萬噸。
 
  2、郊區蔬菜基地:進一步擴大六安市周邊及葉集區、舒城縣、霍山縣、金寨縣、霍邱縣、壽縣等城郊蔬菜種植面積,面積由現在的27萬畝發展到32萬畝。集中在金安區城北、馬頭、淠東、三十鋪、裕安區新安鎮、順河鎮、單王鎮、葉集鎮郊、舒城縣城關鎮、壽縣壽春鎮、澗溝鎮、金寨縣梅山鎮、白塔畈鄉建立13個萬畝大棚片,建設面積由目前的3萬畝增加到21萬畝。同時在舒城城關鎮片和金安區三十鋪片建立2個5000畝溫室大棚片,節能溫室面積由目前的0.77萬畝增加到1.77萬畝。
 
  3、水生蔬菜基地:以金安區城北鄉、淠東、木廠、三十鋪、清水河、壽縣安豐鎮、瓦埠鎮、壽春鎮、雙橋鎮、澗溝鎮、葉集試驗區、舒城千人橋、杭埠、干汊河、兩湖鄉、城關鎮、白蓮鄉、金寨縣天堂寨鎮、燕子河鎮、斑竹園鎮、古碑鎮、雙河鎮、裕安區單王、城南、青山、丁集為中心,突出抓好荸薺、蓮藕、茭白等為主的水生優質、高產蔬菜品的特色種植技術推廣;并在金安區城北鄉、壽縣壽春鎮、舒城杭埠、干汊河、金寨縣天堂寨鎮和裕安區單王鎮建立6個萬畝特色水生蔬菜育種基地,同時使規模化基地面積達到50%以上。
 
  4、高山蔬菜基地:以舒城縣曉天鎮、河棚鎮、山七鎮;金寨縣天堂寨鎮、燕子河鎮、長嶺鄉、斑竹園鎮、吳家店鎮、沙河鄉、關廟鄉、果子園、古碑鎮、湯家匯鎮、花石鄉、張沖鄉、油坊店鄉、雙河鎮、桃嶺鄉;霍山縣大化坪鎮、上土市鎮、太平畈鄉、漫水河鎮、磨子潭鎮、太陽鄉;裕安區青山、獨山、西河口、石板沖、石婆店為中心建立高山蔬菜基地,重點發展四季豆、甜糯玉米、甘藍、馬鈴薯、俄羅斯黃瓜、迷你蕃茄、彩色辣椒菜以及山野菜、百合、蘆筍、魔芋等新品種,并在舒城五顯鎮、金寨天燕子河鎮和霍山縣漫水河鎮建立3個高山蔬菜種苗中心,力爭到規劃年底高山蔬菜種植面積達到30萬畝。
 
  5、食用菌基地建設:在食用菌生產發展上,依據現有資源優勢,不斷擴大雙孢菇、香菇、平菇栽培面積,積極推進雙孢菇、金針菇、雞腿菇、香菇和杏孢菇等特色食用菌基地建設。在購置袋料食用菌生產所需的機械設備的同時在金安區城北、木廠、三十鋪鎮、先生店、金寨縣天堂寨鎮、燕子河鎮、長嶺鄉、斑竹園鎮、吳家店鎮、果子園鄉、沙河鄉、關廟鄉、湯家匯鎮、古碑鎮、花石鄉、南溪鎮、桃嶺鄉、雙河鎮、全軍鄉、舒城城關、舒茶、張母橋、壽縣壽春鎮、雙橋鎮、澗溝鎮、葉集鎮區辦、三元、裕安區青山、獨山、西河口、石板沖搭建菇棚2萬個,并完善基地路、溝、渠,架設電力線路,安裝噴灌設備及菇農技術培訓等。食用菌生產由170萬平方米擴大到680萬平方米,產量由1.7萬噸提高到6.8萬噸,產值由0.34億元提高到2.04億元。同時建設大型菌種場6處,建設特色食用菌基地14個。
 
  (1)雙孢菇基地:以三十鋪鎮為核心建設雙孢菇基地43.1萬O,年產雙孢菇4774噸。
 
  (2)平菇基地:以燕子河鎮為核心建設平菇基地72.8萬O,年產平菇10192噸。
 
  (3)金針菇基地:以雙河鎮為核心建設金針菇基地24萬O,年產金針菇3500噸。
 
  (4)雞腿菇基地:以青山鄉為核心建設雞腿菇基地13萬O,年產雞腿菇1840噸。
 
  (5)香菇基地:以舒城城關鎮為核心建設香菇基地10萬O,年產香菇1400噸。
 
  (6)杏孢菇基地:以壽春鎮為核心建設杏孢菇基地86.7萬O,年產杏孢菇12138噸。
 
  6、加工蔬菜基地:以金安區城北、木廠、毛坦廠、馬頭關,金寨縣天堂寨鎮、燕子河鎮、長嶺鄉、斑竹園鎮、吳家店鎮、果子園鄉、沙河鄉、關廟鄉、湯家匯鎮、古碑鎮、花石鄉、南溪鎮、桃嶺鄉、雙河鎮,舒城縣城關鎮、千人橋、棠樹、壽縣壽春鎮、迎河鎮、澗溝鎮,葉集鎮區辦,裕安區蘇埠、韓擺渡、西河口、石板沖鎮等地為基礎,建立優質高效加工型蔬菜基地,建設面積為5萬畝,涉及項目區內120個行政村,分為核心區和輻射區,其中核心區面積為3000畝。萬畝優質高效加工型蔬菜基地主要以種植榨菜、包心芥、長豇豆、甜玉米等加工型蔬菜為主,預計基地年種植榨菜20000畝,冬雪菜5000畝,甜玉米9000畝、乳黃瓜、長豇豆各2500畝,包心芥4000畝,辣椒3000畝,毛豆4000畝,每年生產加工型蔬菜11-12萬噸。
 
  (二)建立健全市場體系
 
  抓住六安市被列入全國農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場建設試點的機遇,積極培育新型蔬菜產品流通體系。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商業網點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的前提下,做好“菜籃子”產品“166”現代物流網絡規劃(即1個中心批發市場、6個產地批發市場、6個無公害專營區)。
 
  1、重點建設1個農副產品中心批發市場。即六安大別山農產品批發大市場。啟動大別山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加快第二、三期工程擴建,主要是先行建設蔬菜、水果、畜禽、水產品區域市場,二期逐步完善市場功能,提高市場檔次,新增檢驗中心、加工和冷庫儲藏設施,新建市場信息網絡和電子化交易系統。三期擴建糧油、干貨市場交易區、凈菜加工配送中心和質量檢測中心,使之成為輻射蘇、豫、鄂乃至上海、南京等省(市)主要大中城市,信息靈敏、交易方式先進、市場功能齊全,年交易量達20億公斤、年交易額超12億元的跨地區大型中心蔬菜副食品批發交易市場。
 
  2、健全蔬菜產地市場體系。根據現有條件和區位優勢,建立舒城縣、霍山縣、金寨縣、霍邱縣、壽縣及葉集區6個蔬菜產地市場,在各蔬菜主產地鄉鎮建立30個產地蔬菜批發市場網絡,形成以六安皖西農產品批發大市場為中心市場,遍布各主要基地的產地批發市場為基礎的蔬菜一、二級批發市場體系。
 
  3、培育品牌,提高市場占有率。建成市內6個無公害蔬菜農產品專營區和30個凈菜配送點,實現超市蔬菜農產品經營品牌化、無害化;提高蔬菜加工處理、儲藏保鮮能力,開展連鎖配送,做大做強蔬菜品牌產品;設立外埠銷售窗口,擴大該市蔬菜產品在華東乃至全國市場認知度,提高市場占有率。
 
  4、壯大蔬菜產業新型營銷主體。以創新經營機制為切入點,培育壯大蔬菜產業新型營銷主體。采取政策引導、資金扶持、典型引路等多種方式,加快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加強個體農戶間的橫向聯系,增強農民的市場意識和信息意識。在已建立的六安市蔬菜協會基礎上,成立8個分會,扶持30個經營額突破500萬元農民產銷合作組織和農民經紀人,建立10萬人的農民科技帶頭人和經紀人示范推廣網絡,發展多種形式的直供、配送、連鎖服務。
 
  (三)發展壯大產業化龍頭企業(組織)
 
  扶持壯大15個蔬菜產業化龍頭企業,重點培育6個年產值50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其中,科研型龍頭2個,加工型龍頭4個,實現蔬菜加工率達20%以上。
 
  1、六安市金土地農業科普示范園。完善航天育種研發基地,菌種廠、技術培訓學校、產品貿易部等擴建建設,實現年培育50萬袋太空番茄和辣椒種子規模,實現年交易額超億元。
 
  2、安徽省舒城縣舒豐現代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建設種苗組培中心,擴大蔬菜工廠化育苗設施。在規劃期末年建成5000畝蔬菜種苗基地,完善種苗培育和技術標準化生產工作,實現年交易額超億元。
 
  3、安徽華祥食品有限公司。擴建食品冷藏庫5000噸,形成年綜合加工山芋、毛豆、南瓜、胡蘿卜、荷蘭豆等4萬噸以上。年產值達到8000萬元以上。
 
  4、安徽華園食品有限公司。擴建農產品深加工設施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年加工甜玉米、山芋、板栗、青豆、雙孢菇等農產品達6萬噸的生產能力。同時發展保鮮加工,擴大產品出口量,年產值達到2億元以上。
 
  5、安徽新榮久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擴建加工車間及調味產品生產線冷庫、研發中心和實驗室及農林產品出口基地建設。規劃期末年實現加工能力8萬噸以上,公司年銷售收入可達4億人民幣,出口創匯4000萬美元。
 
  6、六安全信食品開發有限公司。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運行機制,擴大生產基地規模,加工高溫熟食、低溫蔬菜和休閑食品,年產值5000萬元以上。
 
  (四)科技服務體系建設
 
  引進、培育、推廣優良品種,加快應用組裝配套技術是提高蔬菜產業競爭力的基礎和核心。要加大優勢蔬菜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和開發力度,加快優良品種的示范推廣應用,優化品種結構,提高良種覆蓋率。抓好以生物、信息和工程技術等為主的現代農業技術成果運用,提高農業適用技術組裝水平。在優勢產區建設完善一批新品種研發、良種繁育、質檢和種子加工處理等基礎設施,提高農產品種子質量和供種能力。在優勢產區重點推廣無公害蔬菜設施栽培和標準化生產、平衡配方施肥、降本增效等配套適用技術。鼓勵和扶持農機大戶、聯戶和專業化農機服務組織的發展,推進農機和農藝技術結合。整合農業科技、教育、推廣資源,發揮比較優勢,大力推進農科教結合。抓好“綠色證書工程”、“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新型農民創業培訓工程”,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送科技下鄉活動,把良種和農業科技推廣到千家萬戶,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抓好農業科技示范區建設,增強其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
 
  1、積極推廣優良品種
 
  各級主管部門要加大對新品種新技術引進推廣的支持力度。每年引進8-10個新品種、新株系,并開展試驗、篩選、示范推廣,使優良品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實現由低產品種向高產品種的轉變,提高產量,改善品質,增加效益。
 
  依托市縣區蔬菜辦、龍頭企業、民辦研究所等技術力量,開展蔬菜品種提純復壯,力爭用3-5年時間,對目前生產上使用的主要蔬菜品種進行提純復壯和更新。加快珍稀品種開發利用,從抗病力、生長速度及生物轉化率等方面綜合評定,篩選出市場前景廣闊、附加值高、適宜該市栽培的高產優質新品種。
 
  探索建立并不斷完善覆蓋市、縣區、鄉鎮的三級優良品種繁育和推廣體系,優化制種和供應模式。
 
  2、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
 
  蔬菜標準化生產,既是蔬菜產業自身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國際國內市場競爭的結果。重點推進蔬菜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對已有的無公害蔬菜生產操作技術規程根據生產實際和質量標準進一步修訂完善,同時加快新的標準化生產操作技術規程的制定,形成完備的標準體系,力爭使每一個蔬菜品種在生產、保鮮、加工等方面都有標準可依。
 
  嚴格落實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建立蔬菜培育標準化規程,安全生產標準化規程,產品質量檢測標準體系并實施全程監控,建立蔬菜產品檢測監測體系,實現蔬菜從田間到餐桌的食品安全要求,全面提高該市蔬菜產品的質量為生安全水平。
 
  3、認真抓好產品認證
 
  積極引導區縣、鄉鎮、龍頭企業、規模基地開展產品質量認證工作,培育蔬菜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全市力爭每年都有5—10個蔬菜產品通過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認證。
 
  4、強化協會體系建設
 
  ①市暨縣區蔬菜協會加強自身建設,改革運行機制和運作方式,廣泛吸納科研、生產、管理、加工、儲運、銷售等各環節的帶頭人、技術骨干、龍頭企業負責人等入會,不斷提高行業自律能力和運行效益。
 
  ②打破縣區界限,依托龍頭企業、規模基地,廣泛吸納科研人員、生產技術人員以及龍頭企業、種植大戶,依托主栽品種,建成4個專業分會。
 
  ③鼓勵鄉鎮涉農部門、龍頭企業、農村能人大戶,以規模基地為依托,采取資金、技術、勞力入股等靈活多樣的形式,按照股份合作制的方式,領辦、創辦蔬菜專業合作社。制訂可操作性強、兼顧各方利益的專業合作社章程,積極探索專業合作社的經營管理模式。在管理上,實行社員民主管理合作社事務,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在經營上,按照股份合作制機制運行,實行社員大會制度;在分配上,采取股份分紅和按交易額比例返還利潤相結合的分配方式。專業合作社為農戶提供生產資料購銷、優質品種供應、產品統一銷售等方面的優質服務,在保證社員生產效益的同時,實現專業合作社的自我積累和發展。
 
  5、切實增強為農服務意識
 
  各區縣主管部門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作用,通過集中培訓、入戶指導、印發技術資料、參觀學習等方式,強化對農民的技術服務工作。指導區縣產業協會、專業分會抓好科研開發和科技管理,定期邀請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的專家、教授對蔬菜產業科技隊伍和廣大農民開展科技培訓活動,努力提高蔬菜產業的整體素質和科技興菜水平。同時,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送科技下鄉活動,采用舉辦培訓班、現場指導、技術講座,編印技術資料、經驗交流座談會等多種形式,狠抓技術培訓,培育起一批科技示范戶、帶頭戶,充分發揮其示范、帶頭的輻射作用。
 
  6、健全信息網絡體系
 
  要在建立健全科技服務網絡和服務手段的基礎上,建立起高效的信息傳輸和反饋機制,廣泛收集蔬菜生產、技術、市場等各方面信息,指導蔬菜專業分會、專業合作社合理安排生產、協調對外經營,積極開拓市場,為專業合作社和農民開展全方位的信息、技術、培訓、銷售等優質服務,加快優新品種和實用技術推廣普及。實現全市蔬菜信息資源共享,不斷提高蔬菜產業的市場化水平。
 
  7、實行標準化生產和管理,打造產地品牌
 
  實行標準化生產和管理是提高蔬菜整體質量水平的前提。要以國家安全優質蔬菜質量標準為指導,在優勢產區選擇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強、產業發展基礎好的重點縣市,建設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推廣統一專用品種、統一技術規程和統一質量標準,實行專收、專儲、專加工,實現良種、成套技術規程、產品質量的標準化,發展“訂單農業”,搞好產銷銜接,把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建成優質安全的蔬菜生產基地、龍頭企業的原料供應基地和優勢蔬菜出口基地,打造產地品牌。在此基礎上以六安市金土地農業科普示范園、安徽省舒城縣舒豐現代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為基地,以市菜籃子工程辦公室、市農科所等單位為技術依托,組建六安市蔬菜產業科研示范中心。六安市政府協調土地50畝,建設節能溫室、日光溫室,形成六安市蔬菜新品種、新技術研發、示范基地。
 
  五、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
 
  基地建設采取國家、地方、企業、農民多元化籌資機制,資金匹配比例為國家投資占30%,地方、企業、農民占70%。需總投資9億元,其中申請國家投資2.7億元,地方配套1.35億元,企業農民自籌4.95億元。
 
     表5-1 投資內容一覽表

  國家投資部分主要用于示范基地建設、育苗中心建設、質量檢測與市場信息建設、新品種新技術引進、技術培訓等環節。
 
  六、效益估算
 
  (一)經濟效益
 
  到2015年全市蔬菜播種面積達180萬畝,總產量達到360萬噸,總產值達到60億元,較2010年產量增加130萬噸,產值增加28億元。
 
  蔬菜加工產業年加工量72萬噸,實現年產值43.2億元。
 
  蔬菜產業總產值達到83.2億元,帶動50萬農民參與蔬菜產業化經營,全市農民來自于蔬菜產業的收入人均達2000元。
 
  (二)社會效益
 
  有機、綠色無公害蔬菜產業化重點項目的實施,可輻射帶動全市蔬菜生產向綠色產業方向發展,全面提高蔬菜品質,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安全、優質蔬菜,同時通過商品包裝增強品牌意識,為本地蔬菜產業開拓新的市場,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解決項目區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預計到2015年全市蔬菜產業發展可帶動50萬農村勞動力,獲得穩定的就業崗位和經濟收入。節能溫室周年生產,蔬菜提早上市10-15天,增產15-20%;秋季復種提高了單位土地面積的產出率和利用率,增加了農民收入,對促進農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和脫貧致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技術培訓,提高了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和生產、經營能力。據生產實踐調查,一畝露地蔬菜收入在2000元以上、大中棚菜畝均收入5000多元、而經營節能溫室的菜農年棚均收入都在10000元以上,分別是種糧效益的3倍、8倍和12倍。六安市郊區農民從事蔬菜經營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50%以上,讓更多農戶靠科技興菜走上致富之路。
 
  (三)生態效益
 
  該市蔬菜生產目前均是以農戶為基本經營單位,規模小,隨意性大,部分農民種植蔬菜使用過量農藥、化肥來獲得高產,導致農田生態環境惡化,土壤肥力減退。實施蔬菜標準化生產,一是可以起到示范樣板作用,大力推進綠色蔬菜生產;二是通過標準化栽培,可以凈化農田生態環境,培肥土壤,促進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三是綠色蔬菜生產的保護性栽培可以減少土壤風蝕和水蝕。
 
  七、實施蔬菜產業發展規劃的政策、措施
 
  1、加強宏觀指導,科學規劃布局。縣區農業部門、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把實施蔬菜產業優勢區域發展指導規劃,作為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一項重要措施來抓,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強引導,精心組織。要按照全市城市建設規劃、蔬菜產業優勢區域發展規劃的精神和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相應的具體措施,抓好落實。在推進優勢蔬菜產業帶建設的過程中,要開拓思路,加強宏觀指導,發揮規劃的導向作用。各級各部門要相互配合、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充分發揮部門職能作用,把規劃的目標、任務和措施落到實處。
 
  2、強化扶持政策,建立支持保護體系。調整預算內基建投資結構,在確保菜籃子專項資金用于科技興菜與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從2011年開始,市及各縣區財政在支農資金中,增加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重點扶持與菜籃子產業發展相關的種子種苗、貯藏保鮮、物流配送、精深加工業;強化城郊新菜地的開發基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提高土地出讓金用于設施蔬菜產業開發的比重,積極利用國債資金、財政貼息和農村小額信貸扶持蔬菜產業發展;加強項目資金的整合,把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科技推廣、農業產業化、菜籃子工程等項目資金打捆使用,重點投入,增加蔬菜產業的發展后勁。同事積極招商引資,千方百計吸引工商資本、民間資本和內外資企業投資菜籃子產業。加大專業菜地建設扶持力度,對符合建設面積及設計標準要求的蔬菜栽培小區分類型按棚內使用面積予以獎補。
 
  3、強化組織領導。認真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建立“菜籃子”區、鎮長負責制的考核評價體系,加強對生產和流通等各個環節的考核評比,將新增種植面積、主要蔬菜產品自給率,蔬菜價格異常波動、蔬菜質量安全合格率等重要指標,作為年度目標考評的重要內容。建立健全領導協調機制和辦事機構,實行農業部門牽頭,發展改革、財政、商務、物價、衛生、國土、環保、交通、工商、質監、保險等部門和單位參加的“菜籃子”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明確責任,齊抓共管。制定城市蔬菜市場供應應急預案,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需要。根據消費需求和季節變化,建立切合實際的蔬菜儲備制度,確保市、縣城區根莖類、茄果類等主要蔬菜品種具有5-7天動態庫存量。制定異常情況下保障城市低收入居民蔬菜基本消費需求的補助和救濟辦法,保證其基本生活水平。
 
  4、推行標準化生產,提升質量安全水平。突出抓好蔬菜無公害生產技術標準和技術規程的制定、修訂、完善,建立健全檢驗檢測與監控體系,推進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建設。

認證推薦更多

向左
向右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阳市| 盱眙县| 德惠市| 介休市| 洞口县| 武宣县| 登封市| 德昌县| 云浮市| 胶南市| 定南县| 自治县| 屏边| 夏邑县| 当阳市| 深州市| 大冶市| 西青区| 垦利县| 扎鲁特旗| 马公市| 金华市| 吴忠市| 大荔县| 仙游县| 武邑县| 永昌县| 陆丰市| 托里县| 资阳市| 保定市| 河北省| 仁怀市| 出国| 油尖旺区| 江油市| 镇坪县| 金塔县| 诸暨市| 东乌珠穆沁旗| 名山县|